在刚结束的“2014钢材发展高峰论坛”上,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骆铁军称,2014年全年中国钢材出口量有望达到产量的10%。海关总署12月8日统计数据也显示,11月中国钢材出口量攀升至972万吨,刷新历史最高纪录;前11月累计出口钢材8361万吨,约占全国GB/T9948钢管产量10%。
海关总署12月8日统计数据显示,2014年11月中国出口钢材972万吨,较上月增加117万吨,环比增长13.68%、同比增长94.4%,创单月出口量历史新高;1~11月,中国累计出口钢材8361万吨,同比增长46.79%。而同期中国进口钢材增长缓慢,2014年11月,中国进口钢材113万吨,较上月增加4万吨,环比增长3.67%,同比减少9.6%;1~11月累计进口钢材1322万吨,同比仅增长2.72%。
在产能严重过剩及内需不振的情况下,中国钢企早已向国际市场寻求出路,美联储利率决议前GB/T9948石油裂化管数据成全非美反弹试图通过扩大出口来弥补市场缺口。2014年以来这一情况更为明显,中国钢材出口数量屡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。“中国钢材出口一次又一次地创新高,表现出一种以价换量的状态,对国外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。”上海一位业内人士称。2014年1~10月,中国钢材出口平均价格为775.3美元/吨,同比下降9.2%;而前10月钢材进口平均价格为1246.4美元/吨,同比增长2.8%。
不过,伴随钢材出口增长而来的是逐渐增长的贸易摩擦,2014年以来,中国已有多种钢材产品频频遭到来自美国、印度等国家的贸易保护调查。10月初,美国商务部认定中国出口的无取向电工钢的倾销幅度为407.52%,11月公布的终裁结果对华无取向电工钢产品征收“双反”关税。
据普氏能源资讯发布数据显示,中国钢铁情绪指数(CSSI)在10月份仅为38.09点(中国钢铁情绪指数大于50表示上升或扩张,小于50则表示下降或收缩,最高100点)。相比9月份,10月份的CSSI比9月份的45.87点下降了7.78点,成为今年1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。而与之呼应的就是上半年,重点统计钢企的钢材销售结算价格降至3212元/吨,8月末,钢铁协会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已跌至90.63点,为11年来的最低水平。
对此,兰格钢铁网分析师张琳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产能过剩,布局分散,其实钢铁产能危机爆发之前就已经有过这样的预测。可是由于当时房地产行业一片红火,钢企看到了甜头,无暇去顾及隐患。如今看来,钢铁产能过剩严重,钢价持续下跌是多年积累的隐患得到了爆发,关键是已经无法回头,减产只能通过市场调节,而市场调节说白了就是钢企之间拼价格拼市场,谁输谁被淘汰”。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也向记者无奈表示,“今年钢材价格创纪录的下跌其实对国内钢铁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,但是由于我国钢铁的产能过剩太严重,这种利好也就不值一提了”。